歐盟碳邊境稅來襲 各國因應策略大解析
2025-06-20 歐盟碳邊境稅來襲 各國因應策略大解析
Steelnet 整理報導
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自2026年起正式實施,各國政府積極因應,以避免出口競爭力受損。這項制度將對進口鋼鐵、水泥、鋁等高碳排產業商品徵收碳排放成本,引發多國不滿或跟進。
目前各國回應主要分為四大類:
一、提出反對或法律挑戰的國家
南非、印度、俄羅斯、中國等國正採取外交抗議或透過世界貿易組織(WTO)提起申訴。
- 印度警告CBAM可能成為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的「破局點」,並考慮WTO訴訟。
- 南非亦評估提出正式WTO申訴。
- 俄羅斯已於2025年5月正式向WTO提告。
- 中國鋼鐵協會批評CBAM是「新型貿易壁壘」,要求進一步協商。
此外,波蘭政府也以歐盟內部法律程序挑戰CBAM,指控該機制性質屬於財政政策,應經成員國一致通過,案件目前仍在審理中。
二、研擬或導入本國版CBAM機制的國家
為確保本國產業公平競爭,英國、挪威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及台灣等正擬定自家版本的CBAM:
- 英國與挪威預計2027年實施碳邊境稅。
- 美國國會已提案針對高碳商品課徵「外來污染費」。
- 台灣則預定2025年下半年提出CBAM草案。
三、強化國內碳定價制度的國家
這類國家試圖透過國內碳費或碳交易制度,讓碳成本留在本地,而非流向歐盟。
- 土耳其2025年啟動符合歐盟規範的碳交易試行計畫。
- 印尼啟動自願碳交易所,並研擬國家碳市場。
- 巴西於2025年5月通過設立碳市場法案。
- 日本、以色列及摩洛哥也分別發展碳交易或碳稅制度。
四、尋求與歐盟談判彈性機制的國家
- 烏克蘭準備向歐盟申請CBAM延後實施。據估算,若CBAM如期上路,2026至2030年間,將對烏國投資造成約27億美元損失,出口損失達47億美元。
- 南韓成立CBAM專責小組,正與歐盟進行技術談判,期望本國碳定價制度能獲認可。
歐盟CBAM的推行正在重塑全球貿易規則,也促使各國加快布局減碳政策。未來數年,全球鋼鐵等高碳產業的出口模式與競爭態勢將面臨重大轉變。